欢迎光临正蓝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logo.png

监督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关于全旗广播电视设备装备使用及本旗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6日 来源: 正蓝旗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 正蓝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那日苏

  2016年5月16日正蓝旗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旗人大常委会2016年工作要点,经第六十七次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旗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旗广播电视设备装备使用及本旗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从5月9日至10日,深入桑根达来镇和4个苏木部分嘎查,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实地察看、入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并于5月11日召开专题座谈会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旗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辖3个镇、4个苏木、2个农牧场,118个行政嘎查村分场,904个自然村浩特组。全旗农牧区人口5.2万人,占总人口的63.35%。
  我旗广播电视台于2009年组建,是隶属旗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的股级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7人,现有人员共45人,其中:在编人员17人,公益性岗位人员5人,临时工23人(其中16人的工资由旗财政拨付)。无线广电技术员2名。
  二、全旗广播电视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旗广播电视台积极担任全旗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主力军角色,充分发挥我旗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作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2014年被评为“全盟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集体”、“全国八省区蒙古语广播电视新闻通联工作优秀集体”,2015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和全国八省区蒙古语广播电视作品评析会上获得“社教类”栏目二等奖、播音主持二等奖、“新闻类”三等奖等荣誉。
  (一)广播电视设备装备建设情况
  旗广播电视台下设上都镇调频广播发射台和桑根达来中心转播台;地面数字直放站共有8处;数字微波电视中继站共有12处。其中:调频广播发射机转播中国之声、中央蒙语广播、内蒙古蒙汉语广播、锡盟蒙汉语广播、正蓝旗调频广播。我旗广播自办节目占用内蒙古蒙语广播频道播出。电视发射机转播中央1套、中央7套、中央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2套、内蒙古蒙语汉语卫视、内蒙古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1 套、锡盟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1 套。我旗电视自办节目通过锡盟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传输。
  “户户通”工程是中央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到目前全旗共安装12500套。
  “村村响”工程是中央2015年开始实施的一项工程,主要是前端在旗广播电视台安装,终端在全旗118个嘎查村、分场、居委会等地办公室安装。目前工程施工101部,其余17部由于嘎查村没有办公室、无常电等原因推迟安装。目前终端设备正在调试过程中。
  “户户通”、“村村响”和地面无线覆盖工程的维护队伍由广播电视台技术骨干和旗内家电维修点组成,负责全旗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接收设备的维修管理。
  2009年至2012年旗政府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投入600万元建设了数字微波电视传输系统。2012年申请盟财政资金30万元,在上都镇发射台建设工程造价50万元的机房一处。
  (二)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情况
  目前,我旗中央、自治区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信号覆盖率为99%。收听收视盟级和本旗广播电视自办节目主要通过2处转播台接收信号之外,其余信号盲区均通过盟级和本旗地面数字直放站、数字微波电视中继站来接收信号。由于地形复杂,收听盟级和本旗自办节目广播信号覆盖率为94%,收视盟级和本旗自办节目电视信号覆盖率为85%。
  (三)广播电视自办节目工作开展情况
      正蓝旗电视台开设的栏目主要有:“正蓝旗新闻”蒙汉语,专题蒙语栏目“历史的根基”、“ 时尚在线”、“今日聚焦”和“正蓝旗党建”每周一期。“天气预报”蒙汉语、公益广告及蒙汉语广告信息每天播出。转播“中央新闻联播”、“锡林郭勒新闻联播”,播放电视剧等。
  正蓝旗广播电台开设的栏目有:“消息十分钟”、“正蓝旗新闻”、“每周一歌”、“天气预报”;专题栏目“政策解读”、“上都之音”等。转播节目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锡盟广播电台新闻”、“锡盟广播电台牧民之友”等。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自办节目信号覆盖率较低。在我旗境内的广播电视转播台只有2处,有限的信号覆盖面难以满足全旗实际需求。虽然通过地面数字直放站和数字微波电视中继站进一步扩大了信号覆盖面,但受信号铁塔高度不够、发射机功率较小、接收距离较远、地形复杂、苏木镇文化站职能发挥不够以及少数农牧民对广播电视设备安装和使用技术掌握不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旗广播电视自办节目信号覆盖率较低,信号较不稳定。
  (二)全旗广播电视设备老化、队伍建设滞后。一是广播电视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快,原有设备装备存在老化、淘汰现象,难以满足广播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二是我旗广播电视台与邻近旗县相比,编制短缺情况较严重。目前我旗两个广播电视转播台只有2名工作人员,而且都是临时工,不符合广播电视管理相关规定。全旗农村牧区“地面数字”、“户户通”和“村村响”设备维修队伍只有1名正式工,维修广播电视设备任务重、压力大,工作效率较低,虽然一部分维修工作由市场维修个体补充,但仍然难以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三是旗广播电视台由于工作人员临时工比例高、长期稳定工作的少、工资待遇较低等因素,“人才难留”、“难留人才”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三)相关资金和经费不能及时落实。由于广播电视工作时效性较强,相关资金和经费安排不足和不能及时拨付到位,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全旗广播电视工作的及时开展,制约着全旗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因上都镇发射台机房建设工程尾欠 20万元至今未能落实,延误了上都发射台附属设施工程建设。
  (四)广播电视自办节目内容单一,收听收视率较低。近几年来,我旗自办节目虽然有了较大改进,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自办节目精品少,一般性报道多,深度报道较少,栏目个性特点不突出,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围绕会议和领导活动开展的宣传报道较多,老百姓真正关心的民生问题、喜闻乐见的身边事物报道较少。在政府依法行政、落实惠民政策情况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报道方面未深入探索,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加之本旗广播电视自办节目的信号覆盖率低、信号不稳定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地方广播电视自办节目收听收看率较低。
  四、几点建议
  广播电视事业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任务,属政府公益性事业。旗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队伍建设,有效提升全旗广播电视事业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进一步加大广播电视设备装备建设投入。建议旗人民政府要着力加大广播电视设备装备建设投入力度,力争从地方财政安排部分资金,在现有广播电视转播台的基础上,增建广播电视信号补点基站,更新机器设备,加大发射机功率,购置传输我旗广播电视信号的机器设备,切实解决好广播电视信号“盲区”问题。
  (二)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建议旗人民政府及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播音主持、编导等岗位的特殊性,要制定特殊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增加编制、招录公益性岗位人员、聘用临时工等多元化渠道,积极协调解决广播电视专业人员短缺问题,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专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二是强化苏木镇文化站和文化助理职能作用,带动嘎查村青年积极参与广播电视工作,定期组织举办技术培训班,逐步培养一批苏木镇、嘎查村的维护人员,形成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维护管理工作效率,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建议旗人民政府要加大广播电视事业的投入力度,力争足量安排各项经费,及时拨付上级各项专项资金,并逐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供经费保障。进一步改善基层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广播电视队伍工作积极性,有力推进我旗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四)继续加大宣传、强化技术指导、提高节目质量。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宣传政策,又要宣传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功能和使用价值,抓好服务,抓好质量,尽快完善各种服务功能,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广播电视的好处。二要针对部分农牧户对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使用技术掌握不熟的问题,在安装过程中要提前介入,用蒙汉双语制作简单易懂的宣传册和使用手册,详细指导农牧户使用操作。三要增加栏目、丰富内容,在原有蒙古语自办节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汉语自办节目,适合不同观众的收看兴趣。要结合重要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多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施的情况,注重发掘和探索广大群众的需求,留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版面,创新栏目形式,提高自办节目质量,做到贴近群众、贴近民生,积极推介我旗,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监督作用,推动全旗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