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化德县农牧业示范园区为内蒙古大好河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所见,位于德包图乡,园区占地1600亩,建设计划投资5亿元,经营期限20年。现一期项目建设正在进行中。该项目是集种猪繁育、生态养殖、饲草料生产、冷链物流、肉联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项目,可多链条、多环节拉动就业,很好的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可年出栏种猪8万头,肥猪12万头,年营运收入11.3亿元,实现年利税1800万元。
二、考察调研后的几点体会
(一)“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方面
1.“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必须以软硬件建设为基础。上述地区的“人大代表之家”建设质量较高,硬件设施及人员配备齐全。硬件设施配备方面,各地均设立专门“人大代表之家”办公室和活动室,代表监督台、代表活动小组公示栏、代表风采展示栏及相关制度上墙情况较好,电脑、电子显示屏、办公桌椅等设施配备齐全。各地 “人大代表之家”在被参观时,均有“代表之家”相关题材的电视宣传片,宣传片可将本地“代表之家”建设、代表活动及人大部门各类重点工作作了充分展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人员方面,各地区苏木乡镇人大均设置人大主席、人大副主席岗位,并由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另外一部分社区民生志愿者或“三支一扶”等公益性岗位被充实到人大部门工作当中,有效保障了苏木乡镇级人大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2.“人大代表之家”的各项创新性工作必须以工作实效为载体。在参观过程中发现,各地“人大代表之家”都创新了许多工作机制,如磴口县“人大代表之家”健全了“三卡八簿”,杭锦后旗做到了“三个到位”、“三个强化”,临河区金川社区创建了“五四三”工作模式,达茂旗吉祥湾街社区创新实施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哈毕日嘎镇人大也创新实施了“22345”工作法。工作机制的建立是为了便于各级人大代表更好的开展日常工作,更好的服务选民。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的“落地”,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代表学习、接待联系选民、考察调研、述职评议等各个工作环节都应该落在实处,只有这样,工作开展中才能起到踏石留印的效果。
3.“人大代表之家”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杭锦后旗在村一级建设“代表之家”,利用一室多用的特点,将基层组织建设、村务工作融为一体,便于联系群众,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各类问题。达茂旗建设了多处“草原人大代表之家”,对牧区地域辽阔、牧民居住分散的实际和代表与选民间经常性开展活动困难的问题。我们在开展“代表之家”活动时,不应“弹单弦”、“吹独号”,应该与本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实际有效结合,主动参与到社区、二级单位、站所当中,比如在解决基层群众各类矛盾纠纷中,人大部门应与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综治办等部门建立紧密联系,有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二)农牧产业发展方面
1、抓基地建设,应下大力气,统一规划,加快结构调整,确立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品,积极引导农户参与,迅速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力争用5—10年时间,建设一批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加工企业创造发展的基础。
2、抓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一边连接农户,一边连接着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延长、扩大产品的销售时间和空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综合功能。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要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带动能力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条。
3.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合理化。应围绕旅游做好农牧业文章,稳定农畜产品总量,优化品质,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突出抓好无害化农畜产品生产。在民族、生态、特色上狠下功夫。打好四张牌:突出环境特色,打绿色牌;突出珍稀特色,打珍稀牌;突出气候特色,打时差牌;突出野生持色,打野生牌。逐步建立一批名牌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产加销配套发展,促进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抓规模化生产效益。当前本地区农牧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的超小规模特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牧业机械化、规模化和科技推广应用,阻碍了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顺利迈进。我们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筹集资金;集中开发优势资源,兴办一批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农产品批发、加工龙头企业,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增值渠道,力求经营活动收益最大化。
5.积极开辟非农经济道路,助农增收。农业生产经营作为广大农牧民稳定增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去了农牧民收入的绝大多数份额。但是,仅仅依靠发展农业生产来增加农民收入已越来越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业来发展农业。从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非农经济强有力地支撑着农民收入的快速稳定地增长。所以,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展非农业经济,使大多数农牧民在非农产业中获得稳定职业,从而获得稳定劳务收入。
总之,构建农牧业产业化,必须要注意“五个结合”。农牧业产业化一定要有政府发动、市场牵动、企业带动、农牧民联动、科技推动。这“五个结合”要配置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才有可能顺利发展.